零售2010

零售2010

发表于2019-12-25 14:00:38 分类:电商干货 关键词: 零售2010 零售2020 新零售
 

\

  2020年就要来了。在零售领域,不知未来的人们将如何回忆过去的2019?在这一年,人脸识别武装到了便利店,大卖场却在悄无声息中失去市场;谈论90后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,00后与Z世代开始成为更酷的选择。

  在一个个记忆碎片里,人们可能会想起:新秀便利蜂开到1000家店时,白热化的便利店竞争,已被罗森、全家们不断加码;台前的巨头举着旗帜,台后的蚂里奥、织点们输送着弹药,人们同时又怀着相似的热情,等待着刷脸支付开花结果;近场是个好生意,更高毛利的生鲜呢?当盒马鲜生、小象生鲜经历关店阵痛,人们寻思着,却难掩过热的生鲜零售擦枪走火。

  2019年就要过去了,2020年会怎样,是变得更好,还是更差,现在还无法知晓。可回首2010年,线下的生意遭遇困境,人们努力在不同方向探索可能性,一切鲜活得又好像昨天。当新世纪走过第一个十年,那时还没有人脸识别、甚至还没有移动支付,旧事物仍保留着原有色彩,新事物则开始萌芽,人们有着深切的自信,相信无论面对怎样的命运,自己都能将个中的裂缝弥合。

  在2010年,大家习以为常在超市购物,当时的人们大概很难会理解,超市购物会是一件需要被鼓励的事情。

  通过集中采购、集中库存、统一管理,达到降本提效的目的,在过去的许多年间,仓储式连锁超市都是台前的焦点。即便时间到了2010,超市品牌们仍不遗余力地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连锁经营。那一年,TESCO的中国市场业务看上去正稳健地扩张前行,人们不会想到,它在未来甚至会失去整个亚洲。

  繁荣之下却有隐忧,事实上,在2010年,多年来出尽风头的外资零售商已渐显疲态。扩张,是因为增量市场仍广阔,关店,则意味着存量市场正流失。彼时冲在最前线的外资零售自然最能感知冷暖变化,而2010年的线下消费市场,便处在这般一半是海洋、一半是火焰的奇怪境地。多年之后的2019年,当人们面对一面打着消费升级的网红店面,一面鼓吹下沉市场的网络电商,也许会明白这种泾渭分明的合流尴尬,只是在彼时,企业家们并不能从过去的传统中寻得多少经验。让大卖场头号玩家感知寒意的,是线上消费的冲击。而在2010年,线下零售的价格与质量乱象,一方面成就了超市业态,一方面又掘下了自己未来的坟墓。

  互联网的出现,在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同时,也让人们发现线上这个更大的世界。 不过对于线上消费,人们又条件反射般分为两派,有人觉得它是明朝的曙光,有人则认为它是未知的洪水猛兽。

  在时代的舆论场上,当观点汇成河流,谁将东流入海,一个在如今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,似乎已折射出未来的发展趋势。 2010年1月,面对图书市场的价格”乱象“,有关部门眼睛里便进了沙子,于是规定网上书店或会员制销售时,最多享受不低于八五折的优惠幅度,在当当、卓越交战图书市场,人们初尝补贴甜头的背景下,此规定被业内称为“限折令”,一时间众声喧哗、讨论者众。

  传统的一方想要自保,新势力又得提升竞争力,尴尬的局面便难以避免,好在高墙筑起之后,也并未坚持多久,在同年九月,“限折令”便在实施不足8个月后草草收场,而此后,电商的浪潮就再无人可阻挡。

  钟表不懈的嘀嗒声代表着上帝至高无上权威的日渐削弱,虽然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其中的关联。

  赫拉利在《人类简史》中有段这样写道,所谓想象的现实,指的是某件事人人都相信,而且只要这项共同的信念仍然存在,力量就足以影响世界。

  现实的世界不如人意,人们就编织了一张想象的大网,再模仿现实的规则开始一一践行,贫瘠的使它丰富、封闭的让它透明,当人们终于放下戒心,信任的桥梁便总算落成。所以在日后,当人们越来越熟悉这张大网,更多人就开始提及,线上与线下需要怎样连接的问题,以至于甚至有人会兴奋地说,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值得被这张大网改造。

\

  2011年,全渠道零售的观点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被提出,不过在前一年,企业家们已经开始思索线上线下连接的事情。2010年1月,饭否依然开张无望,大洋彼岸的Groupon已风生水起,不过启发的苹果第一个砸中的却是满座网,待到3月王兴上线美团网,拉手与聚划算们早已急不可耐。

  团购是一门怎样的生意?在2010年,王兴向人们解释美团商业模式时,还需要了拉上凡客做参照。那几年,人们将Web 2.0挂在嘴边,Web 2.0这个概念呢,最早提出还在2003年。到了2010年,鼓励分享、强调个体价值的精神,早已渗透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,个体的价值被不断放大,没有中心、只有个体,便是在这样的思潮背景下,凡客收获了自己的商业成功。

  爱网络,爱自由,爱赛车,也爱29块的T-SHIRT,我不是什么旗手,不是谁的代言,我是韩寒,我只代表我自己,我和你一样,我是凡客。当奥美为凡客写下一组传播文案,“凡客体”在随后引来全民的模仿浪潮。

  从2010年开始,在零售的生意中,人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被提及。 “凡客卖衬衫、好乐买卖鞋,他们更像是传统的电商以“团购”形式推出商品”,在2010年,王兴向人们解释美团商业模式时,也会很自然拉上大热的凡客做参照。

  美团要做的是以前电商无法触及的地方,“我们要把电商的领域扩大”,王兴说,“美团解决的问题不太一样”。也许他也没料想到,当拼多多教会国内最后一批人互联网购物,电商的触角伸到每一个角落,自己说的这番话,会和后生拼多多形成某些方面的内在一致。

  获客成本,在今天是个经常被人提起的话题,什么是获客成本呢?如果最简答地计算,投放一个广告花了10万块,流量是1万,那获客成本便是10元。在2010年,获客成本虽然还不能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,但早已暗自埋下了种子。

  让消费者更接近消费终端,在后来新零售的语境中,是个经常为人提及的商业逻辑。对一个线下商家而言,自己能覆盖的消费人群不过尔尔,昨天与明天的销售可能会有差距,可实质上想象的空间并没有多少。将原本辐射不到的人群纳入体系之中,团购这门生意可说是开了先河。

  对团购甚至优惠券的模式,其实争议由来已久,人们一面担心失去更好的生意,一面又担心,这种以打折促销换取客源的方式,是否又是饮鸩止渴,或者更直白点说,对于商家来说,这样一旦开始,是不是就难有回头路了?

  不过,不管怎么说,对于消费者来说,团购实实在在又是甘露琼浆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10年底,中国网民规模达4.57亿人,手机网民规模达3.03亿人,而在当年,中国网络团购用户数为1875万人。虽然以往后的标准去评估当年的成绩,这样的数据显然还有长足的增长空间,但在当时,其实已足够令人兴奋。

  从那一年开始,人们能感觉到城市的成长过程,如同树的年轮一般一圈圈拓展;而从那一年开始,人们也渐渐无法感觉到,哪里是商业的边界,哪里是自然的开端。

 

      来源:品途商业评论 文/风格与叙事​

\

  2020年就要来了。在零售领域,不知未来的人们将如何回忆过去的2019?在这一年,人脸识别武装到了便利店,大卖场却在悄无声息中失去市场;谈论90后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,00后与Z世代开始成为更酷的选择。

  在一个个记忆碎片里,人们可能会想起:新秀便利蜂开到1000家店时,白热化的便利店竞争,已被罗森、全家们不断加码;台前的巨头举着旗帜,台后的蚂里奥、织点们输送着弹药,人们同时又怀着相似的热情,等待着刷脸支付开花结果;近场是个好生意,更高毛利的生鲜呢?当盒马鲜生、小象生鲜经历关店阵痛,人们寻思着,却难掩过热的生鲜零售擦枪走火。

  2019年就要过去了,2020年会怎样,是变得更好,还是更差,现在还无法知晓。可回首2010年,线下的生意遭遇困境,人们努力在不同方向探索可能性,一切鲜活得又好像昨天。当新世纪走过第一个十年,那时还没有人脸识别、甚至还没有移动支付,旧事物仍保留着原有色彩,新事物则开始萌芽,人们有着深切的自信,相信无论面对怎样的命运,自己都能将个中的裂缝弥合。

  在2010年,大家习以为常在超市购物,当时的人们大概很难会理解,超市购物会是一件需要被鼓励的事情。

  通过集中采购、集中库存、统一管理,达到降本提效的目的,在过去的许多年间,仓储式连锁超市都是台前的焦点。即便时间到了2010,超市品牌们仍不遗余力地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连锁经营。那一年,TESCO的中国市场业务看上去正稳健地扩张前行,人们不会想到,它在未来甚至会失去整个亚洲。

  繁荣之下却有隐忧,事实上,在2010年,多年来出尽风头的外资零售商已渐显疲态。扩张,是因为增量市场仍广阔,关店,则意味着存量市场正流失。彼时冲在最前线的外资零售自然最能感知冷暖变化,而2010年的线下消费市场,便处在这般一半是海洋、一半是火焰的奇怪境地。多年之后的2019年,当人们面对一面打着消费升级的网红店面,一面鼓吹下沉市场的网络电商,也许会明白这种泾渭分明的合流尴尬,只是在彼时,企业家们并不能从过去的传统中寻得多少经验。让大卖场头号玩家感知寒意的,是线上消费的冲击。而在2010年,线下零售的价格与质量乱象,一方面成就了超市业态,一方面又掘下了自己未来的坟墓。

  互联网的出现,在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同时,也让人们发现线上这个更大的世界。 不过对于线上消费,人们又条件反射般分为两派,有人觉得它是明朝的曙光,有人则认为它是未知的洪水猛兽。

  在时代的舆论场上,当观点汇成河流,谁将东流入海,一个在如今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,似乎已折射出未来的发展趋势。 2010年1月,面对图书市场的价格”乱象“,有关部门眼睛里便进了沙子,于是规定网上书店或会员制销售时,最多享受不低于八五折的优惠幅度,在当当、卓越交战图书市场,人们初尝补贴甜头的背景下,此规定被业内称为“限折令”,一时间众声喧哗、讨论者众。

  传统的一方想要自保,新势力又得提升竞争力,尴尬的局面便难以避免,好在高墙筑起之后,也并未坚持多久,在同年九月,“限折令”便在实施不足8个月后草草收场,而此后,电商的浪潮就再无人可阻挡。

  钟表不懈的嘀嗒声代表着上帝至高无上权威的日渐削弱,虽然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其中的关联。

  赫拉利在《人类简史》中有段这样写道,所谓想象的现实,指的是某件事人人都相信,而且只要这项共同的信念仍然存在,力量就足以影响世界。

  现实的世界不如人意,人们就编织了一张想象的大网,再模仿现实的规则开始一一践行,贫瘠的使它丰富、封闭的让它透明,当人们终于放下戒心,信任的桥梁便总算落成。所以在日后,当人们越来越熟悉这张大网,更多人就开始提及,线上与线下需要怎样连接的问题,以至于甚至有人会兴奋地说,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值得被这张大网改造。

\

  2011年,全渠道零售的观点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被提出,不过在前一年,企业家们已经开始思索线上线下连接的事情。2010年1月,饭否依然开张无望,大洋彼岸的Groupon已风生水起,不过启发的苹果第一个砸中的却是满座网,待到3月王兴上线美团网,拉手与聚划算们早已急不可耐。

  团购是一门怎样的生意?在2010年,王兴向人们解释美团商业模式时,还需要了拉上凡客做参照。那几年,人们将Web 2.0挂在嘴边,Web 2.0这个概念呢,最早提出还在2003年。到了2010年,鼓励分享、强调个体价值的精神,早已渗透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,个体的价值被不断放大,没有中心、只有个体,便是在这样的思潮背景下,凡客收获了自己的商业成功。

  爱网络,爱自由,爱赛车,也爱29块的T-SHIRT,我不是什么旗手,不是谁的代言,我是韩寒,我只代表我自己,我和你一样,我是凡客。当奥美为凡客写下一组传播文案,“凡客体”在随后引来全民的模仿浪潮。

  从2010年开始,在零售的生意中,人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被提及。 “凡客卖衬衫、好乐买卖鞋,他们更像是传统的电商以“团购”形式推出商品”,在2010年,王兴向人们解释美团商业模式时,也会很自然拉上大热的凡客做参照。

  美团要做的是以前电商无法触及的地方,“我们要把电商的领域扩大”,王兴说,“美团解决的问题不太一样”。也许他也没料想到,当拼多多教会国内最后一批人互联网购物,电商的触角伸到每一个角落,自己说的这番话,会和后生拼多多形成某些方面的内在一致。

  获客成本,在今天是个经常被人提起的话题,什么是获客成本呢?如果最简答地计算,投放一个广告花了10万块,流量是1万,那获客成本便是10元。在2010年,获客成本虽然还不能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,但早已暗自埋下了种子。

  让消费者更接近消费终端,在后来新零售的语境中,是个经常为人提及的商业逻辑。对一个线下商家而言,自己能覆盖的消费人群不过尔尔,昨天与明天的销售可能会有差距,可实质上想象的空间并没有多少。将原本辐射不到的人群纳入体系之中,团购这门生意可说是开了先河。

  对团购甚至优惠券的模式,其实争议由来已久,人们一面担心失去更好的生意,一面又担心,这种以打折促销换取客源的方式,是否又是饮鸩止渴,或者更直白点说,对于商家来说,这样一旦开始,是不是就难有回头路了?

  不过,不管怎么说,对于消费者来说,团购实实在在又是甘露琼浆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10年底,中国网民规模达4.57亿人,手机网民规模达3.03亿人,而在当年,中国网络团购用户数为1875万人。虽然以往后的标准去评估当年的成绩,这样的数据显然还有长足的增长空间,但在当时,其实已足够令人兴奋。

  从那一年开始,人们能感觉到城市的成长过程,如同树的年轮一般一圈圈拓展;而从那一年开始,人们也渐渐无法感觉到,哪里是商业的边界,哪里是自然的开端。

 

      来源:品途商业评论 文/风格与叙事​

上一篇:社交电商,下一条万亿级跑道?
下一篇:深度好文:不要被新零售迷惑

原文标题:零售2010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kkshop.com.cn/show-10-1377-1.html

版权所有!转载时请必须遵守链接出处-完整共享,否则请勿转载!

更多

最新文章

新浪微博